共展民族之美 共筑民族之情

发布时间:2024-07-25文章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浏览次数:

共展民族之美 共筑民族之情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年暑期“三下乡”红石榴实践团实践活动纪实(三)

为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间的沟通互动,营造民族一家亲的良好氛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工作走深走实,718日,红石榴实践团以民族团结为纽带,以文化交流为桥梁,开展了别开生面的线上民族文化交流会。此次交流会旨在通过舞蹈、音乐、服饰等艺术形式,展示各个民族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增进团队各民族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促进文化的相互欣赏与学习。

18日上午,实践团成员加尔肯阿依·吐尔地巴义来到了新疆克州阿合奇县,向当地居民了解传奇的猎鹰文化。驯鹰的习俗、技艺是口头流传下来的。201152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合奇县申报的“柯尔克孜族驯鹰习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阿合奇县因此被誉为“中国猎鹰之乡”。

图为柯尔克孜族驯鹰现场

与此同时,实践团成员艾迪达尔·叶尔包拉提前往阿勒泰地区青河县与当地小朋友一同感受民族乐器的魅力。冬不拉是哈萨克族的传统弹拨乐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意义。冬不拉的音色优美,音量虽不大但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适合自弹自唱、独奏及乐器合奏等多种演奏形式。它的演奏技巧包括弹与挑,一般弹用于重拍,挑用于轻拍,可以形象地表现草原上的自然景色和哈萨克族人民的生活。

图为哈萨克族小朋友与实践团成员合照

从西到东,顺着画卷的展开,实践团成员巴·欧云其木格来到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一起领略蒙古族的风姿。蒙古族人民主要聚居地分布于内蒙古、新疆、青海等地。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生计,尽管在现代社会这种游牧方式已经被弱化,但仍被视作蒙古族的标志。蒙古族的音乐、舞蹈、文字和绘画等方面都表现出了独特的草原风格。蒙古服饰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但因地区不同在式样上有所差异。以女子长袍为例,多穿宽大直筒到脚跟的长袍,两侧开衩,领口和袖口多用各色套花贴边,春秋穿夹袍,夏季着单袍,冬季着棉袍或皮袍。

图为实践团成员组织民族文化交流会

红石榴实践团成员杨凯霞来到远近闻名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

苗族服饰,湖南省、贵州省、云南省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苗语叫“呕欠”,主要由童装、便装、盛装组成,“盛装”苗语叫“呕欠嘎给希”,即“升底衣服”“呕欠涛”苗语称谓即“银衣”,下穿百褶裙,前后有围腰。苗族服饰样式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多达200多种样式,年代跨度大。银饰、苗绣、蜡染是苗族服饰的主要特色。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身穿苗族服饰的群众一同参与活动

共展民族美,共筑民族情。民族文化交流会上,各民族如同石榴花般,每颗籽虽独特却紧紧相依,共同绘制出一幅和谐而美丽的画卷。本次民族文化交流会不仅是一场文化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碰撞与交融,不仅让红石榴实践团成员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力量,更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与包容,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点亮文化自信。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日期:2024719

上一条:綦江古韵双语颂,英语讲坛展新容

下一条:乡音暖情,外语筑梦

微信公众号

微博二维码

QQ二维码